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爱迪生传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重生天灾:我囤货虐渣称霸末世幻光四战争骑士,我能融合万物我踢的养生足球六零糙汉被末世女王轻松拿捏重生后,医妃每天都在虐渣我,神级辅助,带领Uzi夺冠海岛求生:我的幸运值爆表了1980年我回到了15岁举国对抗异界入侵:开局上交一颗星球末世:开局疯狂囤物资,美女急哭了四合院:做一个有素养的流氓我,天庭之主,加入聊天群篮坛传奇巨星:巅峰之路天空破碎全球进化,我觉醒了一座世界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四合院:淮茹嫂子别回头,我真是我哥打造领地太累?我有多重影分身!网游之无双

5�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既可听到对方的声音,又可看到对方的形象的功能视听电话。

一个全新的创造——留声机

爱迪生在30岁之前所发明的东西,从有关电信的机械开始,大半都是已经知道原理或是别人发明失败的东西加以改良而使它实用化的,唯独唱机是他创造的。

虽说爱迪生是第一台留声机的制造者,但最初提出这一设想的人并不是他。摄影术的诞生,使许多富于想象的人们不禁探询,既然能够记录图像,为什么就不能记录声音呢?

1839年,汤姆胡德在《每年笑闻》中写道:“在这发明层出不穷的时代,当自动图画纸已经问世,可以用来复制可见物时,谁能否认将来会有人发明一种重述声音的复写纸呢?”此后40年左右,一个叫查尔斯克罗斯的法国科学家也曾提出过留声机的设想。

1877年4月,克罗斯撰文描述了以人的声音震动薄膜,薄膜在一块涂有碳黑的玻璃上留下了震动细痕,然后用光蚀方法,将细纹印在金属盘上,再用另一薄膜的附件在光蚀后的细纹上移动,这样薄膜就重现了原来的声音。由于克罗斯找不到财源,他无法进行试验,只好将论文存在了巴黎的科学院。几个月后,他和当时一位科普作家雷诺神甫谈起了他的计划,同年10月10日,《教区一周》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为雷诺介绍克罗斯装置的文章,并将这种装置取名为留声机。又过了两个月,因为获悉大西洋彼岸的爱迪生也在进行这一试验,克罗斯决定将自己的论文公布于众。次年,他又试验自己的电话。他记录当时的情况说:“我的脑子里想的都是声音振动理论和利用振膜传送声音的方法。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既然能打出可以再现电报机声音的纸带,那么振膜的振动为什么就不能记录下来,再将声音复原呢?于是我匆忙架起一台设备,将一张纸条从中穿过,并在穿纸的过程中喊了声:”你好!‘然后又把纸条抽出,我与巴切勒屏息静听。我们清楚地听到机器发出了声响,借助丰富的想象,就可将这声响译成:“你好’。这样,我决定要进行下一步试验。”

这次试验的日期没有记载。但在7月18日爱迪生的记事册上还有另一段记录,上面写着:“x是在中心膜边缘的橡胶膜,在靠近或处于嘴唇的位置时,发音使它产生振动,它将振波传到中心膜,继而传向外层膜。由此,我们发出的辅音被增强,使声膜震动起来——我们刚刚做完这样一种试验。'在注释的下端还有这样几句话'用一带有凸凹纹的膜紧贴蜡纸随着发音作迅速摩擦。于是我们发出的‘斯一、波一、嗑一、哥—’的声音振动就被清楚地记录在蜡纸上。毋庸置疑,据此将来我一定会十分完满地储存和再现人的声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爱迪生想到留声机的设计,是因为他的手指被一台试验中的电报记录机的振针刺痛后才产生灵感。这份记录对传统的看法是一个否定。

在整个后半个夏季,爱迪生都是在专心致志地改良他的电报记录机。与此同时,他还在初步试探生产白炽灯的方式。虽然他也在思考自动记录声音的方式,但这项工作在他的日程表上只居次要地位。然而,这种形势在11月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1月3日,《科学美国人》披露,罗莎培丽博士和马雷教授成功地录下了人的喉、唇和一部腭的运动。文章预言,将来可以借助电把这些运动记录发送到远方。

11月7日,E·H·约翰逊向《科学美国人》透露说,门罗公园实验室已在考虑“一种非常大胆的设计,这种装置将把人的声音记录在纸条之上,日后何时想用,便可以自动将声音复原,并具有原来说话人的发音特点。”

该刊的编辑在一篇社论中推测不久将有这种装置问世。在英国,《自然》杂志转载了这篇社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爱迪生改变了他的工作重点。

爱迪生对留声机的设想是从1877年夏天开始的,但直到1877年12月初,爱迪生才将设计图纸交给他的机械师设计。一天清晨,爱迪生起得很早。他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掏出一张批明工价18元的机械设计图,交给一个叫约翰克鲁西(John Kruesi )的助手,请他马上试制出来。设计图是这样的:沿一金属滚筒刻出螺旋槽。将滚筒装在一个可从一端用摇柄转动的轴上,滚筒亦可在轴上作平行移动。在滚筒的两端均装有振膜,每个振膜都伸出一支针可以移至滚筒的螺旋槽。

克鲁西接过草图百思不解其用,便问:“先生,这是什么机械?”

“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

目录
女装王座[无限]守护美女欧皇副导演,命你潜了我天使寻找爱情大国工程
返回顶部